查看原文
其他

“万亿俱乐部”七进六背后的城市棋局

气寒西北 秦鉴 2021-07-04

东莞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,发布了经济数据。


1月29日,东莞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, 2020年生产总值为9650.19亿元,同比增长1.1%。


随着这一数据的正式“出笼”,热闹一时的万亿GDP城市晋级赛,终于落下帷幕。


最终,有望拿下“万亿俱乐部”门票的七座城市,除东莞,其余泉州、济南、合肥、南通、福州、西安等六个城市全部官宣破“万亿GDP”大关。


这意味着,2020年中国“万亿俱乐部”成员扩容至23座,成为历年来“晋级”最多的年份。

 




此次“万亿GDP城市”晋级赛,最大的赢家,无疑是福建。


省会福州与连续21年领跑全省的经济重镇泉州,两座城市并肩携手进入了万亿时代。


首先看泉州。


1月18日,泉州市统计局发布202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:经初步核算,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58.66亿元,增长2.9%。这是泉州GDP连续22年位居福建首位。


实际上,在2019年冲击万亿GDP的候选榜单中,排名最靠前就是泉州。


泉州是“中国华侨人数第一城”,也是福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。1994年泉州经济总量跃居福建第一后,辖下的晋江诞生了著名的“晋江模式”,涌现了安踏、361°、特步等一系列知名运动品牌。


中国新闻网曾报道,“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市,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,拥有纺织服装、鞋业、石化、机械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。”


如今,从市场大浪潮里头拼杀出来的泉州品牌,能包下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整条步行街:安踏、乔丹、特步、鸿星尔克、劲霸、柒牌、利郎、爱登堡……


实际上,制造业,是泉州多年来力压省会福州,遥遥领先于特区厦门的制胜法宝。


最终结果也印证了“泉州制造”的威力。


据泉州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2020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总额为10158.66亿元,其中,第二产业增加值5808.15亿元,增长2.8%。


强大的工业制造业,贡献超过了全部GDP的57%。


不过,第二产业强,而第三产业薄弱,也带来了转型压力。


传统产业增加值仅增长1.0%,后劲明显不足,经济增速正面临着较大的考验。


当然,泉州的“隐忧”不止经济结构转型。


早在宋元时,泉州就是全球闻名的大港。但在中东部各省“经济一哥”中,泉州是行政地位最低的那位,不仅没有副省级行政级别,甚至连书记都基本没进入省委常委班子。


而且,作为一个现代都会,泉州中心城区对周遭县域吸引力有限,沦为一座不折不扣的“散装城市”,属于妥妥弱市强区城市。


长期以来,泉州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只占全市1/6,人口只占全市1/7。中心城区弱势,俨然皮厚馅少的饺子,它无力集聚足够多高端资源,没法为企业进一步壮大之后提供现代服务业的保障。而厦门的上市公司当中,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泉州企业,如安踏、特步、361等都把总部从泉州搬到厦门。


广为人知的事实是,由于主城区至今没有跨过人口300万门槛,也导致泉州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连一条地铁都没有的经济强市。


不过,忧虑中也有“亮点”,如泉州第三产业正在加快赶上来。从官方数据看,2020年泉州全市第三产业增幅连创新高,其占GDP比重扩大至40.6%,创造历史新高。


再看福州。


《福州日报》1月20日报道,福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经初步核算,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020.02亿元,比上年增长5.1%。


支撑福州经济增长的,同样是工业。


从三产结构来看,二产对福州贡献非常大。数据显示,2020年福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5.3%,高于全国2.5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3.3个百分点。


分部门来看,纺织化纤、电子信息、石油化工是福州的三大主导产业,其中,纺织化纤、轻工食品在过去五年,成为两个超两千亿产业。其中纺织化纤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812亿元,轻工食品产业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870亿元(均为2018年数据)。


不过,相比第一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的福建网红城市厦门,福州这种比较传统的产业结构,未来也存在不小压力。


事实上,改开以后,福建经济重心一直在闽南泉厦地区,省会福州在经济总量上不如民营经济发达、商业氛围最浓厚的泉州,屈居第二。而在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方面,又不如作为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厦门。


但,这种局面也在改变。


近年来,泉州正被福州逐渐逼近。2018、2019、2020年三年,福泉GDP差距分别为611、555、139亿元。有泉州人不无忧虑地说,2020可能是泉州夺冠的最后一年。


而作为省会,是全省政治、文化、教育、医疗等中心,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要素资源,潜力显然非其他城市可比。


此外,2020年福建省公布的“十四五”规划建议中,明确提出把“强省会”作为未来5年的战略规划目标。在“强省会”战略影响下,省会城市福州经济逆袭泉州已成大势所趋,最快于今年就可能实现反超。


可以预见,随着福州和泉州GDP超万亿,福建全省乃至东南地区的经济空间格局将在未来进一步优化。

 




再来看另一个经济重镇长三角。


1月23日,南通宣布,根据最新统计,2020年南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36.3亿元。


几天后的1月26日,合肥召开新闻发布会,宣布合肥GDP达到10045.72亿。


南通和合肥,均是长三角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明星城市,但从产业结构、资源禀赋等方面观察,两者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的动力不尽相同。


先说有“上海北大门”之称的南通。


作为我国民族工业、尤其轻工业的发祥地之一,南通能成为继苏州、南京、无锡之后江苏第四个万亿城市,更是长江以北首个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的设区市,更多依靠的是产业基础,特别是造船业、纺织业、建筑业等基础扎实的传统产业。


同时,长三角一体化对南通的拉动作用也非常明显。


过去,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,看上去很近,但始终碍于交通瓶颈没法融入上海的一小时生活圈。


后来,南通做的最对的事情,就是拼命打破交通瓶颈。


从苏通大桥,到崇启大桥。从沪苏通铁路一期工程再到上海第三机场,南通一步步晋升为上海的后花园。


南通市发改委数据体现的明明白白:南通有30%的高层次人才、40%的创投风投机构从上海引进,50%的企业与上海有合作,60%的货物通过上海口岸进出,70%的农副产品供应上海。每年引进上海或通过上海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约60个,实际投资额200亿元以上。


毫无疑问,南通已成江苏接轨上海的重要桥头堡,变成了上海的经济飞地。得益于上海这座超级城市辐射,南通站在了腾飞的甲板上。


近年来,南通结合了自身传统优势和现代产业理念,以智能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为三大重点新兴产业,以航空、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发展重点,立志要做“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”。


再说“最牛风投城市”合肥。


合肥经济总量之所以成为全国城市中的一匹“黑马”,靠的就是工业。


早在2005年,彼时合肥经济总量还仅为925.61亿元,转折发生在2006年——合肥确定“工业立市”战略,并喊出“精力向工业集中,资源向工业汇集,政策向工业倾斜”的口号。


为实现这一目标,2007年,合肥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,投资京东方,最后实现产业升级。2011年,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,投了长鑫/兆易创新,上市浮赢超1000亿。2019年,拿出100亿赌蔚来等新能源,蔚来的股价差不多翻了10倍。


这样做,成果也是立竿见影。


在2006年之后的十多年间,合肥一路开挂,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,经济总量一路先后超越太原、南昌、昆明、石家庄、长春、福州、哈尔滨和西安等8个省会城市。


到了2018年,合肥全部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2800亿,家电、装备制造、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、汽车以及零部件等4个产业产值更是陆续突破千亿大关。


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合肥丰收满满。据中国新闻网:“京东方面板出货全球领先,长鑫存储实现量产,维信诺柔性显示产线点亮,联宝科技率先跨越千亿,联合利华成为全球“灯塔工厂”,中国声谷实现“双千”目标。蔚来中国、欧菲光产业园、神州数码等项目落户合肥。”


可以说,作为省会城市,合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安徽举全员之力的支持。同时,合肥这些年确实押中了不少好项目,当地政府投资了京东方等具有前瞻性、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企业,发展起了四个特别能打的主导产业。


此外,作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合肥目前的基础科研能力位居全国第三,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前列,未来目标是迈向国际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城市。


 



济南和西安,是新晋万亿城市中,唯二的北方省会城市。


2020年济南市实现生产总值为10140.91亿元,同比增长4.9%。


济南之所以能晋级,动力也来自“强省会”战略。


近几年,从合并莱芜,到山东明确提出打造强省会,并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,目前的济南无疑正处于快速上升通道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2020年济南的工业,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强势引领作用。


这一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30.67亿元,同比增长了7.0%之多,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2%,高于全国9.4个百分点,高于全省7.2个百分点。


这一增速在新晋6大万亿GDP城市之中,首屈一指。


再来看西安。


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10020.39亿元,比上年增长5.2%,增速高于全国、全省2.9和3.0个百分点。


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中,有两组数据是值得注意的。


工业方面,2020年西安第二产业增加值3328.27亿元,增长7.4%,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%,“6+5+6+1”现代产业体系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。


其次是投资方面,2020年西安固定资产投同比增长12.8%。有104个项目集中竣工投产投运,453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开工,总投资近3700亿元,完成了年计划的131.5%。


如果探寻数据增长背后的动力,这些真金白银的实际投入,可谓重中之重。


去年1月,西安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,要以十项重点工作率先突破,带动整体工作提升,加快推进西安创新发展、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

在新晋万亿城市中,地处西北的西安,是唯一副省级城市、国家中心城市、大区中心城市,地位最高。


目前,虽然西安深居内陆,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势,但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剧烈变化,西安背后的大西北,成为具备相当纵深的战略回旋空间。此外,西安还是一座军工大市,这使得西安在未来国家战略当中,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当前宏观经济“南强北弱”的格局下,济南和西安突破万亿大关的意义,是非凡的。


根据最新公布的GDP,江苏拥有苏州、南京、无锡和南通四个过万亿城市,数量居全国之首。其次是广东,广州、深圳和佛山三个城市GDP过万亿,然后是浙江和福建,各有两个万亿城市。


而截至2019年,北方城市中,跻身万亿俱乐部的只有北京、天津、青岛和郑州4座城市。2020年,新增济南与西安两座GDP过万亿的城市,意味着北方这一名单扩大到6座。


不过,除了北京GDP超过3万亿外,其余5座城市GDP差距不超5000亿元。2020年,天津GDP14083.73亿元;青岛和郑州暂未公布数据,据2019年GDP,两个城市差距仅361亿元。


 

 


一万亿,意味着什么?


9000多亿和万亿从经济意义上差别不大,但它是一个城市影响力和发展阶段的标签。根据2019年平均汇率,一万亿GDP的中国城市,相当于乌克兰一个国家。


虽然东莞遗憾未能晋级,但迄今中国“万亿城市俱乐部”的名单却一举达到了23座之多。


据已公布的经济数据,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排名:西安5.2%、福州5.1%、济南4.9%、合肥4.3%、南通4.7%、泉州2.9%,除泉州外,均超过所在省平均增速,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。


按照2020年GDP总量排名,泉州10158.66亿元、济南10140.91亿元、合肥10045.72亿元、南通10036.3亿元、西安10020.39亿元、福州10020.02亿元。


从进程看,全国万亿城市队伍的更新速度,在不断加快。


2006年,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96.97亿元,是中国内地第一个GDP突破万亿元的城市。2008年,北京GDP破万亿。两年后,广州GDP超过万亿。2011年,深圳、天津、苏州、重庆4城的GDP也进入了万亿行列。武汉、成都在2014年跻身“万亿俱乐部”,杭州、南京和青岛、无锡和长沙的GDP依次在2015年、2016年和2017年过万亿。


2011年,郑州引入富士康,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转折点。随后华为、中兴、OPPO、魅族等厂商落户郑州,形成产业集群,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随之大幅增长,电子信息产业也成为当地主导产业之一。


到了2018年,郑州市外贸出口额和进口额,已经发展到全省总额的70%以上,位居中部6省省会城市的第一位。也就在这一年,郑州也如愿携手宁波,成为万亿城市俱乐部的新成员。


紧接着的2019年,佛山入围,全国地级市以上城市50强中,GDP超万亿城市增加到17个。与此同时,处于9000亿这一梯队的泉州、东莞、济南、合肥、南通、福州、西安这7座城市,踩到了万亿GDP俱乐部的门槛之外。


然而,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,宏观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。在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下,中国还是经济稳步复苏,实现了触底反弹。


顺带说一下“中等收入陷阱”,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,考验的是产业结构能否升级到中高端产业。这样的产业多属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,不再是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的打法。由此,集资金、教育和人才集中的万亿俱乐部成员,更有助于中高端产业的发育和汇聚。这正是近年来政策力推强省会和中心城市的内在逻辑所在。


可以预期的是,未来中国城市棋局中,经济强市,特别是强省会强者愈强的局面,将被进一步推动。


GDP过万亿是一个起点,更广阔的前途,试看智勇者抢滩。

 

作者:气寒西北
编辑:一木子南 审核:Linn


PS:很多人都说公号改版后找不到秦鉴君了,其实只要把秦鉴加入星标就OK了。只需三秒钟,现在就教你如何置顶秦鉴,第一时间阅读火热出炉的文章。

  
 更多「秦鉴」专栏文章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